2015年3月中旬,陈某无意中发现自己怀孕了。其实,她早已结婚,即使如此,但一想到自己来公司才几个月,并且在入职时称“未婚”,陈某并不敢向公司说明自己已经怀孕的事实。后来,因为孕期反应太大对工作造成了影响,使得公司发现陈某已结婚并怀孕的事实,于是便让陈某主动辞职,对于公司的这个决定,陈某表示不同意。公司遂以陈某入职时填写了虚假婚姻状况、导致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为理由,单方面与陈某解除了劳动合同。
陈某对此表示不服,便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要求公司继续履行之前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最后在仲裁委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公司支付陈某经济补偿6000元,双方解除了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该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时有知情权,劳动者有如实说明的义务。不过,单位行使知情权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只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如与岗位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历、就业现状等情况。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婚姻状况与工作岗位并无直接相关性。婚姻状况不属于订立劳动合同时能够引起欺诈意思的事由范围,因为它既不是单位做出录用决定的根据,也不是单位知情权的范围。
另外,《劳动法》第12条、第13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就业促进法》第27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 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 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从本案来看,入职时陈某虽在婚姻问题上有所隐瞒,但根据她的工作性质,是否结婚属于她的私事,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并无必然联系,且婚姻状况不是用人单位与陈某签订劳动合同的要件。陈某的该行为不能视为订立劳动合同的欺诈行为,用人单位据此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
思泓职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如需转载,请联系:0791-87878879
案情介绍: 去年12月,徐某某应聘至济南某电子制造公司,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同时约定试用期为1个月。试用期间,他接受了公司为期5天的岗前培训。在此期间,他对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到在公司发...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
王国庆(化名)在一家食品厂当技术员,跟厂里签了一年劳动合同。按照厂规,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待遇上实行计时工资。王国庆工作很努力,责任心也很强,经常主动加班,直到工作任务全部完成。...